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两位创始人,卡内基和梅隆,均为美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卡内基是20世纪初美国四大财阀之一,其财富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居于第二位,仅次于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而梅隆,是美国知名的银行家,梅隆金融财团的老家长,并于1921年至1932年间担任美国财政部长,历三届政府而不倒。梅隆财团是全世界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与纽约银行完成并购。该大学由7个系组成:生物医学系、化学工程系、土木和环境工程系、电子学和计算机工程系、工程与公共政策系、机械工程系、MS和工程系;及其两个研究所,分别是信息网络研究所和复杂工程化系统研究生院。
专业设置与研究方向:
界面现象(Interfacial Phenomena)生物力学与材料力学(Biomechanics and Mechanics of Materials)控制、仪器与机器人(Controls, Instrumentation, & Robotics)动力、控制与人机交互(Dynamics, Controls and 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微纳米科学与工程(Micro/Nanosca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机器人学(Robotics)能源与可持续发展(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生物机械工程(Biomechanical Engineering)机械制造(Manufacturing)机械力学(Mechanics)生物力学工程与卫生(Biomechanical Engineering & Health)固体力学、震动与材料(Solid Mechanics, Vibrations and Materials)设计、机器人与制造(Design, Robotics, and Manufacturing)热量与质量转移(Heat and Mass Transfer)能源(Energy)热传导、燃烧与能源系统(Heat Transfer, Combustion and Energy Systems)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力学(Mechanics)
附:《 2019年U.S.News美国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排名 》
排名 | 学校名称 | 学校英文名 | |
1 | 麻省理工学院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
2 | 斯坦福大学 | Stanford University | |
3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 |
4 | 加州理工学院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
5 | 佐治亚理工学院 |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
5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 |
7 |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 |
8 | 普林斯顿大学 | Princeton University | |
8 |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 |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 |
10 | 卡耐基梅隆大学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
10 | 康奈尔大学 | Cornell University | |
10 |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Cockrell) | |
13 | 西北大学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McCormick) | |
13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Samueli) | |
15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Whiting) | |
16 | 宾州州立大学公园分校 |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 |
16 | 德州农工大学 |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 |
16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Jacobs) | |
16 | 马里兰大学学院公园分校 |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Clark) | |
16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
16 |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 |
22 | 布朗大学 | Brown University | |
22 | 哈佛大学 | Harvard University | |
22 | 俄亥俄州立大学 | Ohio State University | |
22 |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 |
22 |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 | Virginia Tech | |
27 | 哥伦比亚大学 | Columbia University (Fu Foundation) | |
28 | 杜克大学 | Duke University (Pratt) | |
28 | 莱斯大学 | Rice University (Brown) | |
30 | 伦斯勒理工学院 |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 |
30 |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 |
30 | 佛罗里达大学 | University of Florida | |
30 | 南加州大学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Viterbi) | |
30 | 华盛顿大学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
35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 |
35 |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 |
35 | 耶鲁大学 | Yale University | |
38 | 凯斯西储大学 |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 |
38 |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 |
38 |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Samueli) | |
38 | 圣母大学 |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 |
38 | 弗吉尼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Virginia | |
43 | 波士顿大学 | Boston University | |
43 | 密歇根州立大学 |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 |
43 | 东北大学 |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 |
43 | 罗格斯大学 |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 |
43 | 范德堡大学 | Vanderbilt University | |
48 |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Fulton) | |
48 | 爱荷华州立大学 | Iowa State University | |
48 | 里海大学 | Lehigh University (Rossin) | |
48 | 匹兹堡大学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wanson) | |
48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
53 | 克莱蒙森大学 | Clemson University | |
53 |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 |
53 | 达特茅斯学院 | Dartmouth College (Thayer) | |
53 | 德雷塞尔大学 | Drexel University | |
53 | 亚利桑那大学 | University of Arizona | |
53 | 特拉华大学 | University of Delaware | |
59 | 密歇根理工大学 |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 |
59 | 俄勒冈州立大学 |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 |
59 |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 | 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 | |
59 | 康涅狄格大学 |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 |
59 |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 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 |
59 | 爱荷华大学 | University of Iowa | |
59 |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 |
66 | 密西西比科技大学 |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
66 | 塔夫斯大学 | Tufts University | |
66 | 田纳西大学 | University of Tennessee—Knoxville (Tickle) | |
66 | 犹他大学 | University of Utah | |
70 |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 Stony Brook University—SUNY | |
70 |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 (Bourns) | |
70 | 辛辛那提大学 |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 |
70 | 华盛顿州立大学 |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 |
70 | 伍斯特理工学院 |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 |
75 | 奥本大学 | Auburn University (Ginn) | |
75 | 杨百翰大学 |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Fulton) | |
75 |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 |
75 | 乔治华盛顿大学 |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 |
75 |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rmour) | |
75 |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Baton Rouge | |
75 | 纽约大学 | New York University (Tandon) | |
75 | 雪城大学 | Syracuse University | |
75 | 中佛罗里达大学 |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 |
75 | 休斯敦大学 | University of Houston (Cullen) | |
75 | 堪萨斯大学 | University of Kansas | |
75 | 罗切斯特大学 |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Hajim) | |
87 | 堪萨斯州立大学 |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 |
87 | 密西西比州立大学 |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Bagley) | |
87 |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 |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 |
87 | 史蒂文斯理工学院 |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aefer) | |
87 | 肯塔基大学 | University of Kentucky | |
87 | 密苏里大学 | University of Missouri | |
87 |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 |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 |
87 | 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rlotte (Lee) | |
87 | 南卡罗来纳大学 |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 |
87 | 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 | University of Texas—Arlington | |
87 |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 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 (Jonsson) | |
98 | 克拉克森大学 | Clarkson University | |
98 | 安柏瑞德航空航天大学 | 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 |
98 | 新泽西理工大学 |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
98 |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 |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 |
98 | 南卫理公会大学 |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Lyle) | |
98 | 德州理工大学 | Texas Tech University (Whitacre) | |
98 |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 | University of Maryland—Baltimore County | |
98 | 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 |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Lowell (Francis) | |
98 | 俄克拉荷马大学 | University of Oklahoma | |
98 | 罗德岛大学 |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 |
98 |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 |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 |
98 | 韦恩州立大学 | Wayne State University | |
110 | 贝勒大学 | Baylor University | |
110 | 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 | Binghamton University—SUNY (Watson) | |
110 | 纽约市立学院 | CUNY—City College (Grove) | |
110 | 佛罗里达农工大学 | Florida A&M University -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 |
110 | 马凯特大学 | Marquette University | |
110 | 天普大学 | Temple University | |
110 | 阿克伦大学 | University of Akron | |
110 | 阿拉巴马大学 | University of Alabama | |
110 | 戴顿大学 | University of Dayton | |
110 | 佐治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Georgia | |
110 | 迈阿密大学 | University of Miami | |
110 | 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 | 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 | |
110 | 新罕布什尔大学 |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 |
110 | 新墨西哥大学 |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 |
110 | 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 |
110 | 西弗吉尼亚大学 |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Statler) | |
126 | 印第安纳普渡大学 |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 |
126 | 新墨西哥州立大学 | 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 | |
126 | 欧道明大学 |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Batten) | |
126 | 美国天主大学 |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 |
126 | 阿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 | University of Alabama—Huntsville | |
126 | 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Merced | |
126 | 路易维尔大学 |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Speed) | |
126 | 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 | University of Nevada—Las Vegas (Hughes) | |
126 | 南佛罗里达大学 |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 |
126 | 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 |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 |
126 | 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 | University of Texas—San Antonio | |
126 | 佛蒙特大学 | University of Vermont | |
126 | 怀俄明大学 | University of Wyoming | |
126 | 犹他州立大学 | Utah State University | |
126 | 威奇塔州立大学 |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 |
126 | 怀特州立大学 | Wright State University |
选校技巧与申请建议:
甭管是申请常青藤著名院校还是一般的美国大学,选择适合各个学员的学校以及合适的专业,都是让学员和家长朋友费尽心思、时常会犹豫不决之事,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选择院校及其心仪的专业,不是一件简单之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从而做出满意的决定。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问题上,我认为是没有一定的对错之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选择适合学员个体的院校和专业才是最明智的决定。当然一些量化的参照信息即便重要,比如说学校排名、专业录取排名、就业市场剖析等,但这一些排名信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放在时间轴上预测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到动态的规划学业、规划以后的职业发展。但最最重要的是满足学员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理想。特别是本科阶段的学习,这是基础知识、素质教育的阶段,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特别重要。
如何选择美国大学心仪的专业
就算国内上大学,选专业也是件头疼的事情,关系到学生之后的就业机会、事业前途及其生活质量。 到赴美留学选个心仪满意的专业, 当然就更是件让人费尽心思之事。一步不慎,几年将心灰意冷,悔不当初; 若是选对了专业,孩子则会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如鱼得水,前途无量。有的学生和家长朋友对美国院校专业综合情况不是太够了解,非常注意院校排名,申请学校时过分强调学校的排名,但凡能进哈佛学习什么专业都可以。可谓是,这是十分不科学、不责任心好的做法,特别是对研究生的申请,很可能毁了学生的天赋和事业前程。需要说明的是,高等教育分为大学,研究生研究生,Phd三个阶段。 博士生一般年纪成熟,专业相对来讲比较固定,我们这里就不说了, 这里主要讲一讲本科和硕士阶段的专业选择。 我们先挑较为简单的如何选择研究生专业来谈。
硕士生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研究生由于有本科阶段学习的基础和专业学术课程的爱好, 可选择的专业就更为有限了,或者是继续本科的专业,或者是选择更喜欢的相关的跨学科专业。 比方说理工科的大学员,上研究生想学习数理金融、或商业数据阐明等跨领域专业;或者学文科的大学生想读商业管理学硕士商科,从事商务工作;或者对法律产生了特长去读法律硕士。这些我都见过很多案例,申请成功率也非常高。但很少有理科学生去学习文学硕士或者文科学员去学习数学、物理硕士等等硬性条件科学专业的。 我碰到过有朋友是语言专业,甚至会可能是表演艺术专业,来美国后为了好找工作去学了计算机编程、网络技术或者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这很难、非常辛苦,需要勇气和毅力。
选择研究领域与未来学术发展
硕士申请的学校和专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和专业水平是最应该注意的。特别是想在学术上深造的同学大概会直接申请phd,或者修完研究生之后继续进修Phd学历。想要在学术圈子里站稳脚跟,获得成就,你就更应该注意跟行业内精英、著名教授学习接触的机会。 所以专业水准、研究方向、导师实力这些都是你必须着重考虑和衡量的因素。若是延续本科所学专业,这目标就比较明确,只要查出该专业的相关的院校,选择自己喜欢或实力较强、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就好。 倘若是跨领域申请研究生项目,需要考虑的因素就多了一些,但最需要考虑的,是你本科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能否支撑你硕士课程的学习以及对以后职业发展是不是有真正的特长。其次,还必须要考虑专业专业排名、院校综合排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