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UCSB),大学在读人数为25,125人,在2023年USNews大学综合排名第32,UCSB国际学生占比为20.34%,大学提供各种类型的奖学金,录取学生中获奖比率约为7%。
UCSB的本科教育都是倾向于基础教育,即使大三和大四开始学习专业课,但是也不深入。严格来说,大学的考试倾向职业化是从研究生教育考试的,不仅仅水准高而且可供选择的专业多,如医学、法律、商学、工程、教育等。美国硕士一般要读两年,如管理、计算机等学科,读一年的有金融、法律LLM,而金融, 会计则需要9个月到19个月。此外,UCSB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大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课自由,但另一方面,也通过学校政策对学生进行理性引导。学生一学期的选课数量和学生选择专业的数量均有限制,注意学生过多压力。
2023年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 排名信息数据整理:
USNews全美大学综排: No.32(SAT录取均分:1270)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 No.32 (国际生比例:20.34%)
USNews最具价值大学排名: No.215(本科毕业率:85.31%)
2023年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 USNews专业排名数据汇总:
教育学类排名: No.100(GRE均分:157,在读人数:258人);
工程学类排名: No.27(GRE均分:165,在读人数:750人);
商学类排名: No.N/A(GMAT均分:N/A,在读人数:N/A人);
医学类排名: No.N/A(MCAT均分:N/A,在读人数:N/A人)
法学类排名: No.N/A(LSAT均分:N/A,在读人数:N/A人)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招生委员会: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不同院系的招生委员会选拔流程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只要申请人数多到一定地步,大多都存在初步筛选和最终录取环节的;如何在筛选出优秀学生的同时也优化录取过程、提高处理效率,据我们有合作关系的教授透露,当时系里的申请人暴增,但是老师人手有限,老师们审核申请花的时间越多,相对而言cost也越高,而如果有的学院里funding紧张的话,到处都在想办法节约开支,学校申读费多收了,也没分给系里,所以就有了一些系里需要找在读学生进入招生委员会的情况。
另外,有的学院录取委员会有学生参加,有很多学员实际上就是一个graduate admission coordinator自己说了算,有的学院第二轮和第三轮界限不清楚又或是混合进行。这些都是各学院在招生细节上的一些区别。而对于申请人而言,需要掌握的除了招生的基本条件要求以外,对具体申请项目的招生流程以及竞争环境也需要提早的做好功课,只有这样才能在前期刷分规划以及背景提升上做出高效应对,如果对具体项目的申请有疑问,欢迎咨询学您留学,海外顶流名校导师助力申请,从选校定位到申请规划,整体背景提升方案,高端文书指导与套磁服务,全程护航留学申请,真实提高申请成功率。
如何合理参考2023年排名,精准选校定位:
每年在USNew综合榜上前30的大众情人校都会被一浪又一浪的申请者挤爆,大部分人对名校的梦想都非常强烈,不少人抱着要去就去最好的,不然不如不去的想法在申请的浪潮中渐渐的成为别人的垫脚石。其实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毕业之后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累积一些工作经历再回来,如果是这样的话,目标锁定就应该更明确一些,毕竟毕业以后的第一个门槛是在当地就业,选校因素中自然要把当地就业作为重要的考量。
所以就算考虑一些虽说排名不那么靠前,但有利于就业的专业和选校,或者一些区域排名但在美国当地非常有声誉的学校。而当你顺利获得工作经验以后再回国时,雇主更看重的一定就是你在美国的工作经验而非毕业的学校了。选择这些学校不代表一定就非常好录取,但至少为自己增加了一些曲线救国的机会,通常在职业中期的发展上能上一个大台阶。
标化考试得分确定申请目标:
重点是你所学的专业基础课和理论基础课的成绩,专业相关的主修科目成绩是最重要的,也是教授最为看重的。至于一些马列之类的选修课成绩并不是那么重要,当然。美国研究生院确定你是工科还是理科,你是否符合他们的课程要求,并不是根据你的学位专业名称和你的总体GPA,而是你所学的具体选修课。另外,标准考试成绩(托福、GRE、GMAT等)这些都需要考虑,尽管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硬性规定,但一般学校会至少提供一个已录取学生的平均成绩,该均分成绩是录取时的一个参考标准。
一般来说,考试成绩只要过某个线就可以了。如托福,90分以上基本上就可以了,100以上铁定足够了,没有任何必要重考。
以就业导向的选校策略:
在申请学校的时候,选校环节要考虑到一些影响就业的因素。相比之下美国前100名的大学全都是不错的学校,有些学校在排名上相差几名甚至于几十名,相对而言在教学质量上没有很悬殊的差距。很多排名稍低的学校在一些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甚至远远高于排名高的学校。很多学校尽管排名高,但是位置比较偏远,当地择业机会少。你寻找实习和工作机会通常都要跑比较远的路,给面试带来很大的困难,造成对就业比较不利的因素。美国的学生并不像中国学生那样随时翻开排名册作为参考。
事实上,跟美国人讲起美国某些大学的名字,他们基本不懂这些学校的排名位置。但是他们心目中有一些认可度高的好学校,即便并没排在前50。比如一位童鞋回国后说,每次寻找实习机会的时候,用人单位知道他是XX大学的学生,就非常乐于跟他谈。与其死死揪住排名不放,倒不如好好思考一下哪个学校在自己要申请的学校就业率高。
学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在选校的时候,地理位置也是需要参考的,是因为大多数留学的同学,都会倾向于毕业后直接在美国工作。而美国企业招聘时,会更倾向于当地的大学。对于那些地理位置比较远,即便比较有名气的大学,他们可能也不会选择去校招。并且其实美国企业招聘时,还会倾向于本地大学,毕竟美国招聘市场有“就近原则”的主流,本地的企业的员工大部分基本全是本地大学的学生。
校友相对而言是社会上一种还算亲密的关系,此时本地大学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招聘者有可能更偏爱母校的师弟师妹。倘若你的大学处于纽约、洛杉矶这种大城市,就业机会会比小城市更多。毕竟大企业很多时候都会选择繁华城市作为办公地点。在繁华地区的大学,不仅仅在就业方面有一点优势,在日常生活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小城市的娱乐设施、交通方面或许不会特别完善,但是生活成本较低。大城市比较繁华,各种各类基础设施都很完善,但是相对而言生活成本也会提升,正是这个原因要全面考虑。
相比之下,北美的大学的学校规模真的是各有不同。在两所学校在排名和专业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建议学生和家长去瞧一瞧学校的学生数量和师生比例。人数多的学校虽说资源也会相对多样,但体验感反而不一定好。不少学校的大一大二基础课程是几百个人一起上课,老师上了课就走,或是直接派在攻读PHD生来教课,学生互相也不认识,相当于听了讲座就走;
而规模小的大学(比如文理学院或是注重 liberal arts的学校)往往会保证所有课程都是教授授课,班级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甚至于有很多达到15人以内的小班课,老师认识每一位同学,学生有机会得到一对一的指导,师生关系也会更加紧密。当然人数多的大学也有自己的优势,大型的学校、海外学生多的学校,人多,经历多,提供的服务更好,活动也更有多样性。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