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留学网 > 留学资讯 >

美国留学跨专业申请指南!几招帮大家完全掌握

在近两年的申请工作中,有太多的跨领域申请的同学,有很大一部分都已决定或者计划改变申请专业分支。比方说英语专业转而申请教育,传媒转而申请社会学,法律转而申请政治学等

10/20 08:08 | A+

在近两年的申请工作中,有太多的跨领域申请的同学,有很大一部分都已决定或者计划改变申请专业分支。比方说英语专业转而申请教育,传媒转而申请社会学,法律转而申请政治学等等。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自身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发生了变化,二是文科类专业对于学生专业背景的限制更加宽松,文科的学科属性使跨领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从我们每次讲座收上来的答疑问卷可以看出,文科门类的学生对于跨领域申请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能够换个专业来申请呢?能够换哪些专业呢?我认为基本参考三个标准:一是职业方向,二是个人背景和兴趣,三是申请的可行性。

首先,可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比如是想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做职业经理人?是想从事教育行业内还是公共事务领域?到底是想要相伴一生的名校光环还是要自己特别喜欢的专业?对于就业方向,不务必要非常具体,因为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绝大多数也不可能做出具体的规划。而且也未必在国外学什么就一定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但宏观目标一定要有。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在个人的喜好和社会需求等方面做出权衡,倘诺对于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非常知道了,选择起来就不会太纠结。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当你确定了未来希望从事的工作领域,或者对某个申请专业相当的感兴趣,可以进入国外大学官网,联系在校学生,与当事者取取经,看看毕业后大家的就业倾向和机会。夸领域申请的学生不是对自己的本专业不满意,就是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新的idea,再次出国深造关系重大,是个转折点,必须搞明白。

其次,个人兴趣。一般在读大学的学生个人积累不多,因而跨领域主要参考个人的优势、个人的兴趣。这无可厚非,喜好肯定是非常好的参考要素,然而这两年轻人还没有在社会中历练过,还不清楚生存的艰难。所以我把兴趣列在第二位,不要过分的个人浪漫主义,不要把爱好当做唯一决定因素,“度”要把握好。

比如,假设同学A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想在教育行业内发展,对这一方面也比较感兴趣,优势互补、兴趣所在,那毋庸置疑,申请教育学院水到渠成。只可惜,如果A同学对于教育不感兴趣,想从事摄影或者传媒等其他专业分支是不是可行呢?这里建议大家,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冷静。在以往我碰见不少类似的学生,个人感觉对某一个领域很感兴趣,实则不然。这个年龄段的申请者对于自己的兴趣,有大部分还不是很确定,或者说思路清晰。即便是思路深刻,也要权衡一下兴趣与未来生活生存的真实情况吧。比方说在摄影这个圈子里的人,大部分有自已的事情业,不差钱,摄影只是业余爱好。如若想把摄影当干活业去报考,这些因素是不是要考虑?倘诺仅仅在网上或者是和周围的环境里了解了一些,觉得自己未来也想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这一决定就值得斟酌。到现在,可以说真的接触了一些学生,申请之前觉得对某某领域很感兴趣,但申请中途、申请之后,甚至一些人在拿到录取之后有了变化,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相当的坑爸爸。所以,兴趣这个因素大家在考虑时间务必全面慎重,冷静处理。

第三,申请的可行性。这是绝大多数申请者不太容易判断的一个因素,只有经历多年申请的专业人士才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这需要参考以往的录取情况以及实际案例等。在这里,大家可以仔细对比自己的所学课程及其申请项目所设办的核心课程,看看是不是具备一定的衔接性。如果从所学课程上没有看到衔接性,就要看看回旋的余地,一般文科的商议空间还是有的。有的学生毫无相关的专业背景,但有丰富的从业经历和工作经验,一样可以申请。

当你真的确定了自己的就业方向或是有了大抵思路,而且具备夸领域申请的可行性,重点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能让教授看到你是有所准备的,你在所申请的专业方面已经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或者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要是在这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你的竞争力肯定是不会低于这些本专业毕业的学生。

比如说曾经有个华中大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作为一名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却对英语特别感兴趣,在本科阶段就已经辅修了第二学位。所以,决定申请美国教育学院的TESOL该项目。虽然她的绝大部分专业背景几乎都与生物相关,但其英语水准特出色,自己在此方面也有强烈喜好,在本科阶段就多次参与了到贫困地区的义务支教,同时假期为中学生做英语辅导老师。

申请的重心还是放在了申请材料的准备上。不只深刻地解释了为什么要申请第二语言教学,还详细地展示了自己在此方面的努力:包括了借助假期到母校义务教学,自己独立学习书籍,完成相关的文章。虽然也是跨领域申请,但她的经历却能很好地说明她对目标专业的决心,这也正是国外学校比较看重的因素——对于申请和未来有着深度的目标,并且始终如一地努力和坚持。在个人陈述中,对简历中的亮点做到了更深度的挖掘和升华,更全面地体现了学生的特点和风格。她的最后大学申请结果是BostonUniversity半奖$25000。

有个中山大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申请美国TOP40传媒类的MasterDegree。

这个同学的专业跨度特大,除了有短暂相关的实习经历外,专业上完全没相关课程。他除了有对新闻的热情外,传媒方面的基础一点都没有,但是想读传媒学科专业,尤其是新闻专业。新闻学此种对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比较重视,要求也比较高,因而,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我建议他申请商科味比较重的PublicRelations和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因为这种专业对背景要求更加宽松一点。在申请的时候,我们重点从爱好和实习上入手,向学校展示他的一些经历和学习实力,以小故事的形式来加以包装,讲述他在实习的过程里,如何全身心的投入到为农民工追讨薪水,如何对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关注等。最终,他也获得了很好的录取结果。

文科生可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虽然可以申请到一间排名很好的大学,但这个学校以理工见长。我觉得在此种环境中学习会是特痛苦的,如果该专业有其他方面与外界交流的渠道还好一些,倘诺相对闭塞,你的学习与环境就不是很协调,因而要在申请前做好调查研究。

美国教育主张多元化,学校也希望有不同背景的学生组成一个充实的学习团队,这样学生则可相互之间交流,丰富教学内容。这对跨学科的申请人来说是利好因素,关键是怎么去运用。跨领域的文书中不要仅仅罗列各种活动经历,还要思考一下,哪一些经历能够反映出你适合学这个专业,你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什么,你能给学校带来什么。

文科专业内的转换最好遵循“就近”原则,跨度较大也并非不可以,关键看你能否证明给学校你有足够扎实的学术能力。如果跨到文科之外的专业,难度就多半了。我曾经有个本科是国内985的广播新闻学科项目的学生,研究生想转商学院,申请美国名校。他利用课外时间自学了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GMAT考试成绩、TOEFL考试成绩、和绩点等方面都还不错。理论上来讲,他的背景申请金融,学校不会限制和拒绝。但成绩方面,GPA,TOEFL和GMAT虽然过关,他想竟争著名学府,难度却相当大。自学得再好,与科班学生相比还是不占优势。所以我建议他选择Management或者Marketing甚至可能会是公共管理硕士,要比Finance更可行,最终他成功申请了Management。

如果自已很难一步跨到自己心仪的专业,还可以在后天继续努力。而且我真的不认为学什么方向,之后就业就一定做什么。比方说我一些学习健康传播的学生,毕业之后有做NGO的,也有做记者的,关键还是看自己的人生主要目标,个人优势适合做什么。从长远来看,更要考虑个人努力和遇到的机会。



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