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University,Hofstra),大学地理位置位于美国Hempstead, NY,在2023年USNews大学综合排名第166,Hofstra拥有顶尖的教师团队,老师和学生的比例是1:15.49,大学提供各种类型的奖学金,录取学生中获奖比率约为63.70%。
Hofstra极为重视教育素质评估工作,但其评估的方式不是由被评估者提交材料由评估者审读检查,就像我们在国内看到的一样,而是由利益相关者进行的全覆盖的评价,同行之间的评估、高级职员对低级职员的评估、学生对老师的评估,等等,几乎无处不在,并且这种评估结果会对教师的岗位、职称和收入产生直接甚至是严重的影响。评估大多都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有时也采取记名但绝对保密有法律保障,泄密要负法律责任的调查方式,由于这个原因每个人都会在评估时凭良心和职业精神自由负责任地表达其真实的观点。
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2023年排名数据汇总:
USNews全美大学综合排名: No.166(SAT录取均分:1300)
CWUR全球排名: No.1230 (国际生比例:9.60%)
QS世界大学排名: N/A(预估年薪中值:$66,318 美元/年)
2023年 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USNews专业排名信息数据:
教育学类排名: No.117(GRE均分:150,在读人数:347人);
工程学类排名: N/A(GRE均分:N/A,在读人数:N/A);
商学类排名: No.Unranked(GMAT均分:695,在读人数:40人);
医学类排名: N/A(MCAT均分:N/A,在读人数:N/A)
法学类排名: No.118(LSAT均分:156,在读人数:785人)
霍夫斯特拉大学申请提示:在申请选校选项目的时候,理智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不能够只看综合排行榜;选校事关重大,需要仔细结合多个方面因素进行研究,选校确定工作,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可以适当调后进行,结合考试等的进度来;之所以前期需要做了解,是考虑到若是对学校不甚了解,后期会给具体选项目带来特多犹豫不决的影响,就算是在我们服务客户的过程中,面对每个案例也一般至少预留三到四个星期甚至于更久来集中研究,同时也需要结合更多的校方渠道信息,最后才能和客户基本确定选项方案,若是对申请定位等有疑问,欢迎咨询学您留学,特别多海外大名校导师资源,常青藤满贯申请团队,个性化定制申请方案,高能提高申请成功率。
2023年排名参考与选校误区:
相对而言极多人在选校这个问题上,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直接参考排名来进行筛选。首先,选校最基本的应该是要从你的个人实际状况出发,每一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要从各种资料中,全面地了解每个大学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再根据自己的定位和需求,去选择一所最吻合自己的大学。而不是根据专业排名和综合排名榜就确定你要申请哪所大学了。
另外,大学排位榜的规则其实是参考几个方面的数据,并且每年参考标准有小幅度的变化,比如综排更多的是参考本科教育的数据,更多的是跟申请本科的家长和同学们做参考使用。但具体的高校排名先后,不能够简单的套用排名,因为排位是按顺序排列的,与各校间真实实力差距是比较难通过顺利来表达清楚的,所以特别是对排名靠近的学校,更不能够简单按排名顺序判断学校的真实影响力。
一般都应该首要注重大学的学术水平以及科研能力、科研资源。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Ace专业和弱势专业,单纯从排名数字就评定这个大学好又或许是不好,这并不是一种理智的判断。建议在选校的时候,一定要从多方面去了解每所大学,选择几所适合的大学去申请,这是你开建一段美好留学经历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在最开始筹备申请的时候,建议跟同专业具备海外留学经历的学长学姐们多多交流和沟通,询问一下他们的想法,同时也多去网上找找相关资料,也可以和学校的老师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要对自己的感兴趣的专业,全方位地了解这个专业之后再做选择会更有针对性。
标化考试成绩确定申请目标:
重点是你所学的专业基础课和理论基础课的成绩,专业相关的主要课程成绩是最关键的,也是教授最为看重的。至于一些马列之类的课程成绩并没有这么重要,当然。美国研究生院确定你是工科还是理科,你是否符合他们的科目要求,并不是根据你的学位专业名称和你的总体GPA,而是你所学的具体课程。在此之外,标准考试分数(托福、GRE、GMAT等)这些都需要考虑,虽然一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硬性背景规定,但一般学校会至少提供一个已录取学生的平均成绩,该平均成绩是录取时的一个参考标准。
正常来说,考试分数只要过某个线就可以了。如托福,90分以上基本上就可以了,100以上绝对足够了,没有任又何苦要重考。
选校技巧之科研方面经验的关系:
特多国内的同学在申请前都有同样的问题,觉得自己只是本科的大二大三,还没有进实验室的机会。相对而言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有些大二的学生,他们经过自己的争取,已经帮助老师做过项目了,另外学校外也又一些类似的资源渠道,其实自己也可以找来做。关键不在于项目多大,而是你参与了,当然最好有些总结性文章。诸如全国性的建模比赛,美国以至于自己寒暑假时的调查都可以算是科研活动背景。
另外,工作经验也比较重要,对于有志于任教和做科研的学生来讲,工作经验在申请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工作时间太长的话,反而要在学习计划中明确阐述自己职业改变的动机。申请PhD,最好本科毕业后就出去。对于申请硕士,MBA和法学院的学生的话,工作相关经验绝对重要。
选校之地区与气侯的问题:
如果你的学校是标准的大学城,前往附近的国际机场、大都市,绝对要另搭飞机才能抵达,那么对于个性喜好五光十色的大都会生活族来言,可能就会形成一大桎梏。所以学校地点是在小乡镇、大都会、大学城,以及学校接近城市的人口比例和交通的便利性,在选校时也应一并考虑进去。
美国有很多寒冷的州每年常会有七、八个月的雪季,对于已习惯亚热带气候且怕冷的小伙伴们,则更要善加考虑。当然,也有些同学还没看过雪,也不怕寒冷,能到雪地堆雪人、打雪仗,品尝一下雪季的滋味,也相对不错。芝加哥城的风、亚利桑那州的沙漠、达拉斯城炎热的夏天、加州温暖明亮的艳阳天、被秋天枫叶染红的密西根州等,都曾在多少留学学子心中,留下不可抹灭的深度回忆。如果你的体质对天气冷热并无特别敏感或反应,那么打开美国地图选择学校时,可把气候两字拋诸脑后!
其实,北美的大学的学校规模真正是各有不同。在两所学校在排名和专业都差不多的状况下,建议学生和家长去看看学校的学生数量和师生比例。人数多的学校虽说资源也会相对多样,但体验感反而不一定好。不少学校的大一大二基础学科是几百个人一起课堂上,老师上了课就走,或者直接派在攻读PHD生来教课,学生相互间也不认识,大致相当于听了讲座就走;
而规模小的大学(比如文理学院或者注重 liberal arts的学校)往往会保证所有学科几乎全是教授授课,班级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甚至有很多达到15人以内的小班课,老师认识每一位小伙伴们,学生有机会得到一对一的指导,师生关系也会更为紧密。当然人数多的大学也有自己的优势,大型的学校、留学生多的学校,人多,经历多,提供的服务更好,活动也更有多样性。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取舍。